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引用自-ProjectUp 專案管理生活思維-專案管理中最大的風險,通常躲在「邊界」

請參考ProjectUp 專案管理生活思維-專案管理中最大的風險,通常躲在「邊界」前略恕刪,有興趣的人可以到原作者專欄去閱讀......





後來我才漸漸想通,關鍵其實並不在於溝通本身,其本質在於「建立信任」,才能進一步「管理期望」,進而「達到雙方都能接受的目的」。



雖然抽象,但做久了,對方會看得到。信任是從小事中累積出來的。



比方說什麼樣的小事?



提供文件之前,自己有沒有先檢查過?有沒有確認文件都給齊了?還是只是丟出去?



提需求之前,有確認過使用者的需求,並思考過優先順序嗎?還是只是丟出去?



前端所有需求你照單全收,還是視情況提出,並能承受前端的壓力?



得到一個新的市場資訊與走向,你是否願意和你的開發團隊分享,讓大家理解他們做的事情的價值所在?



你是否有這個勇氣和你的團隊辯論自己的判斷與決定,接受他們的challenge?



老闆壓了一個不可能的時程,有沒有先嘗試與老闆溝通?還是同樣的時程直接拿去壓工程師?



出了問題,第一個反應是解決問題,思考之後如何避免,還是歸責於RD寫不好,QA沒測到?



產品量產了,你是將這個成功與榮譽歸結給你的團隊,也把用戶的回饋忠實回饋給團隊,還是量產完就對他們不聞不問?



你讓你的合作夥伴覺得,你認為他們很重要,還是你自己比較重要?



這一切,其實就是尊重、透明,專業。這代表了你是不是將自己視為團隊的一分子、有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有沒有專業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定,而你的團隊會感受得到,進而用不同的方式對待你。



所以我理解了,之前工程師不願意對等與我溝通的原因,是因為專案真的太過複雜,而我還沒建立起他們的信任,他們認為跟我解釋我可能也不懂,懂了也不能改變什麼,再加上其實工程師都是有點害怕複雜溝通,或是尷尬場面的人,所以才會撐到最後一刻才通知延遲。



但我之後讓他們理解到,讓我知道這些資訊,我能思考前端是否有短期解法,或是與老闆調配優先次序,甚至是調動其他團隊的支援,我用行動讓他們相信,我有誠意,也有能力替他們解決問題,他們才逐漸與我分享資訊,甚至之後會來諮詢我的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