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參考博客來書籍館QC-STORY的活用手法:問題解決及報告、發表的強化手法
以下僅是本書的一些摘要,有興趣者可以去找書來看:
1.在工作中活用自己的想法,發揮人的能力,創造一個學習成長的空間,建造一個有幹勁的職場。
2.品質控制流程報告:將PDCA循環細分化(制定計畫、實施、確認、改善),根據事實來展開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及順序,使成為具體的步驟。
01.開始的原因。
02.設定目標(若有更具體的理由,可修正目標,使目標更明確)。
03.現狀把握。
04.要因解析。
05.活動計畫與實施。
06.效果確認。
07.標準化。
08.反省與解決殘留的問題點(重新訂定目標)。
09.未來的計劃與管理的落實。
3.如何收集對改善現況有助益的數據:
01.先思考目標須要使用到哪些數據。
02.若要確定資料是最新的數據,自己要用的數據要靠自己收集。
03.QCC活動相當注重:自發性(是要靠自己去做),主體性(是由自己去當主角展開),自律性(自己的活動成果要由自己去判斷)。
04.先要收集能看到整個問題全貌的數據,先做現狀(結果)為何如此的分析。
05.再對現狀(結果)分析出的原因,再(解析)追究差異的原因為何。
4.如何增進改善效果:
01.QCC活動的基本,就是將實施對策後的效果,與期望目標達成期望值互相比較,若未達成的話就需再回上一個步驟,並再次去追究原因來修訂對策。
02.QCC活動的評價在於:關注在於:是否能修正佔有大關鍵要因的重點,及目標是否達成期望值的成果。
03.改善中對策的效果無法持續下去,很大的原因是,標準化的實施只做到形式的完成便結束。
04.有實效的標準化必須有(1)標準化文件。(2)教育訓練。(3)標準化的實施。(4)落實程度的查核。
05.改善始於反省,摘選出不良的部份,讓不良的行為不會再次發生,而正確(良好)的行為卻能持續保持。
06.報告中需含有理論性:理論明確,觀點、思維,嚴密且簡潔。任何人看了都能明白,可以作為接下來的活動的事前準備。
07.報告中使用與目的相應和的圖、表,正確清晰的書寫實驗的數據。
08.標準化訂得太寬鬆,導致活動的結果沒有顯著成效。
5.QC手法:
01.圖表:(利用三現來呈現現狀:現場、現物、現實。)
柱狀圖:用來比較數據的數量大小。
折線圖:可以觀察到數據的時間性變化。
扇形圖:表示數據比例的圖形。
帶狀圖:用來比較數據的比例變化。
甘特圖:被用在活動計畫,分配工作流程。
雷達圖:適用於展現多數的數據的變化。
圖案圖:圖表以人物及物品的圖示來展現項目。
管制圖:平均值與偏差值的標準範圍。
02.特性要因圖:摘選影響系統的要因,並作成一覽表。(4M:人、機械、方法、材料或其他的情報)
03.柏拉圖:可以呈現出比例狀況及影響程度用於展現原因及問題點的篩選。
04.層別:將系統依特徵區別開來,分析數據的影響數目。
05.檢查表:點檢作業程序及相關數據,整理相關記錄,決定影響的層別。
06.直方圖:被用在要察看數據的偏差及分佈的狀態。
07.散佈圖:用於檢討相對的二組數據的關係。
08.新QC道具:
關聯圖:將原因-結果之間的關係以箭頭連結,推演出問題的核心,並導向解決問題的方法。
系統圖:設定目標-手段的方法,以連鎖探討的方式來展開。
矩陣圖法:以二元配置表的方式,求得解決問題的重點。
KJ法:搜集相關聯的資料,整合之後,找出未來應解決的問題為何。
箭頭圖法:依計劃,安排流程。
PDCA:事先安排統籌與達成目標所有相關的預測,使過程的運行儘可能朝向所期望的方向。
矩陣數據解析法:在矩陣圖中,要素關聯可以定量化時,由此再整合成更易於管理的一種圖表。
語言數據:在可管理的數據中,除數値數據外,另有一種是只能用語言來呈現的語言數據,整理語言數據,使其能對用於問題解決上。
6.所謂QCC,使是團隊中的人,針對自己所製造出的產品,及服務的方面,進行品質的改善。
01.沒有計畫就沒有活動,沒有活動就沒有反省,沒有反省就不會讓計畫與活動有所成長。
02.思考問題點的要因,深入解析後,並給予數值化。
03.重要度:問題點對目標的影響程度有多大?
04.緊急度:有沒有非作緊急改善不可的項目?
05.效果性:改善後所得的效果是不是很大?
06.經濟性:改善所需的時間與費用又是如何?
07.全員性:是全員都有能力去了解、克服的問題點嗎?
08.責任性:責任的歸屬及分配有哪些單位?
09.能力性:是圈員可以獨力解決的嗎?
10.時間性:是短期間就可以解決的嗎?
11.綜合評分:以上面幾項的綜合評分決定優先順序。
7.計畫與活動:
01.QCC活動主要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為了讓改善職場品質流程,以促進所有成員的成長。
簡單來說,改善品質的活動,如果只限於解決問題就畫下休止符,似乎有點令人惋惜了。
02.應急的對策,恆久的對策,防止再發生的對策。
03.實施計畫,要做什麼?由什麼人做?做到什麼時候?做到何種程度?
04.有形效果(數值)與無形效果(個人、團體、職場水準)的把握(提昇或是降低)。
05.標準化:制定、教育、實施與持續追蹤效果。
06.反省:反省活動計畫與實蹟兩者的差異。
07.殘留問題點:將殘留的問題點加以彙總,不只是細小的項目要綜合,也要從宏觀的角度來思考自身的活動,並納到下次的活動(未來的計畫)中。
08.彙總、報告、發表:並與其他同事一起討論議題,通過相互啟發來獲得成長。
8.報告書的發表:
01.報告書的種類:
(1)活動報告書:彙總活動的結果,完整性。
(2)經驗發表報告書:發表給相關人士知悉,加強關連性。
(3)刊載用報告書:公布給一般大眾,簡單而能理解。
02.艱澀難懂的報告書:
(1)文章式的編寫內容,只做技術上的說明而己。
(2)只有結果,看不到過程,也不清楚展開活動的人員及意義。
(3)用許多專門的術語,卻沒有解釋
(4)最重要的是沒有站在閱讀者的立場來寫,只是當作一份報告而己。
03.清楚易懂的報告書:
(1)有明確的大綱、目的、結論。
(2)清楚強調所要傳達的訊息,要將QC經驗融入其中。
(3)文字簡潔,多用視覺化的傳遞方式。
04.報告書的作成內容:包含從一開始的報告目的、活動資料,要因的解析與對策,成果的確認及未來計畫的檢討與反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