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格物致知
想要誠意、正心得先格物致知?
但,格物致知是指探求事物的真理?
如果,誠意、正心的要求之先是格物致知,那誰能真正的格物致知呢?
要嘛就是先誠意正心,再格物致知,不然就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不是所謂的探求事物的真理。
引用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邏輯是否正確 - Yahoo!奇摩知識+
以下為內容引用:
1.至於「致知在格物」一句的解釋,我們先分開來了解。儒家的「知」有兩種,一種是在經驗世界中的學習,另一種是屬於內在道德層次的智慧。
合起來解釋,「致知在格物」這句話應該解釋成「致知必須以格物為條件」,簡單來說,我們學習各種的知識(致知),要有利於齊家、治國、平天下(三者即格物),而不要學習無用的知識浪費自己的時間。
2.字面上的解釋 : (格物) 為(物格),就是把東西徹底分析;(致知 )為(知致 )把事物徹底了解;(誠意)為(意誠)就是專心一致,把所有心意放在一件事上,(正心)(心正)就是心無邪念妄想,(修身)為(身修)提高個人自身的修為;(齊家)為(家齊)家裡很整齊,就是把一個家管好,兄友弟恭,父慈子孝;(治國)為(國治)國家治理的很好;(平天下)為(天下平)就是天下太平.
3.「格物」就是融入大自然中,人們便會逐漸了解到個人生命實在非常渺小,作息必須遵循大自然的法則。
「致知」其實它的簡述就是「了解事物」,但是不是無限上剛解釋成「認識所有事物」,其實就是暸解這是永恆不變的大道理,所以《大學》提到的觀念,就是「先識物後心靈」,「後心靈才有作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