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語言是抽象,事實是具體。
2.語言是靜態,事實是動態變化。
3.語言表達是片面,事實是整體密切互相關聯。
4.語言是有限相對,事實是收跟放兩者的無限。
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重視舊有經驗、能從現實出發考慮、具有創造力,及能充分實踐行動力的人。
5.語言在說話中被使用時:
1.語言在字典中的基本意義。
2.說話者使用此語言的動機,態度等。
3.聽話者的動機、知識背景等。
4.說話者跟聽話者之間的關係。
5.說話的時空場合跟環境以及現場氣氛。
6.人生在低潮時:想想:
1.為何為形成如此困境。
2.如何提升自己將困境度過。
3.用開朗的心去發現等待新的機會。
7.不要羨慕人家已經獲得成功,而要去思索為何別人會成功,也要了解別人如何作才會成功。
8.語言與文字可分為表面結構跟深層結構,深層結構是將語言與文字看作是一種生命,是一種能反映生活與文化的使用物。
9.同樣的語言與文字該如何適時適當的放在對的位置,產生宏觀的影響,這就是語言與文字的價值。
同理,從社會正在流行或逐漸減少使用的語言,來去探討這些語言的默會意義,便能清楚知道這個社會哪些事物正在興起,哪些事物正在消失。
10.無法對本質定義的東西,我們可以對他所影響的介果來定義,藉以洞見他內涵的本質。
11.一個成功的定義,是用肯定的語句來定義的,而不是用反向的否定來描述。
12.當一個人把主觀的意願當作是客觀的事實,而去應用在社會上時,便會造成種種的人生問題或社會問題,因為幻想並無法帶來解決問題的真正方法。
13.理想與現實,應然與實然,規範與事實,總有一段差距。
就思考的方向及過程來看,須先了解理想方向目標為何?理想跟實際差距在哪?
了解差距,縮小差距,唯有從現實出發,獲得經驗,從而找出有效率的方法解決問題,按照方法實踐行動,縮短理想化的主觀跟實際的問題互相的距離。
14.人類思維三定律:
1.同一律:當你學會或認為自己有的時候,那麼,因為你本身是特殊且唯一存在的關係,你認為自己有,那便是真的有了。
2.矛盾律或不矛盾律:同一事物在同一時間、同一觀點、同一條件下,不能既是甲又是非甲,但注意到的是,這個一致性,並非是一樣或同一的意思,而是指雖然有所不同,有所差異,但是不會造成一真一假矛盾的現象。
3.排中律:任何事物在同一時間、同一觀點、同一條件下,不是真就是假,沒有中間的可能性。在兩分的情況下,不是全贏,就是全輸。
4.充足理由論:任何事物的發生,必定已經具足有充足的理由來支持他的發生。在事物發生時,也才能讓原本不確定的原因轉變成確定他發生的原因。
直接推論就是由一個前提即推出一個結論,間接推論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前提去推論出結論。
語言邏輯。讀後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綜合前面六篇討論過的直述與展示,重新整理、歸納,記憶要點(二)。
我: 綜合前面六篇討論過的直述與展示,重新整理、歸納,記憶要點 ( 二 ) 。 直述:指直接告訴讀者事實或情感結果。 直述:更像是在「解釋」故事發生什麼「事」?,而不是讓讀者用自己的愛恨情仇「體驗」。 展示:透過具體細節、動作、感官描繪讓讀者自己感受和理解。 ...
-
我: 什麼是說話的 語氣 ? (開心? 生氣? 無奈? 興奮? ) 什麼是用了哪些 有趣的詞語或句子 ? 有沒有你沒聽過的說法? 什麼是為什麼他們要這樣說? 背後可能有什麼 想法或感覺 ? ___________________...
-
時間,從來不曾停止前進,留下的只是人的思念。 ~~~~~~~~~~~~~~~~~~~~~~~~~~~~~~~~~~~ 這隻音樂搖頭貓頭鷹是妹妹的,是在我考大學的時候,媽媽特地從台北的今日百貨買回來送給妹妹的,當作妹妹顧家的禮物。而今,一瞬間,貓頭鷹也已經13歲了,好快。 只要幫她...
-
我: 「你是一個文字學家及訓詁學家,請問交代跟交待這兩個詞的差別在哪?」 === 整合"ChatGPT對話"的文句:「 「交代」一般指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尤其是需要向上級或長輩匯報、報告時,用「交代」比較適合。 例如: 我得向主管交...
-
我: 在寫創作文字 ( 故事、小說、戲劇 ) 情境中,同一時間,如何決定誰的言行舉止,是依據作者的直覺嗎?是依據故事的大綱嗎?是依據書中角色對正在發生的事情的關鍵程度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群體與抽樣,舉個例子,一盒口罩內有50片口罩,可具體所數數出計算數值,抽樣樣本數為4片檢驗測試。符號數學大N=50小n=4,抽樣率n/N=8%,再舉個無限群體的例子:一包10斤的米,從10斤米中抽取500粒米檢驗測試,抽樣率不知群體數量(目前無必要加以追究其根源數值。) 計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