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想會說會作但...

人會想,會說,會作,但...

獨自一人時得面對自己的內心,

順境時又貪愛無度不知足,

逆境時又嗔恚煩惱放不開,

人還真是難作啊,想要平靜一會兒都無能為力。

讀聖賢書,也只能稍稍降低煩惱,稍稍減少欲望。

一旦,外界環境又起,又笨笨的沉淪下去了。

而且有時候別人施加給你的,避都來不及避了,

但是可憐的自己竟然還自己對自己施加束縛,

明明知道不可這樣作,但還是這樣作了,不斷的歷史重演。

難怪說覺悟的人敬畏造因,愚痴的不斷的為結果後悔。

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讓自己:

順境不起貪愛慾望,逆境不起嗔恚煩惱,

難道只能靠外物來暫時止息而已嗎??

原來,快樂和愜意都只是建築在痛苦上的假象原來,快樂和愜意都只是建築在痛苦上的假象

人心的慾望無窮無盡,滿足了又升起,滿足了又升起。

永不止息。

是為什麼呢?

身心從一出生就受到壓制而苦惱,歲月悠悠,年華老去,

苦痛,憂愁,苦惱。

原來,快樂和幸福就是建築在這個上面的。

受到壓迫,時間也是,空間也是,找不到解決方法。

只能一直,一直不斷的想要,一直不斷的滿足自己,

來得以逃避最終已經註定的結果。

縱使,遠離塵囂獲得一絲絲的快樂,一會兒的獨立解脫。

回來之後,又回到原來的境界。

然後,又不斷的尋求滿足自己的道路。

幻想,生死,幽滅,尋不得。

集成了每一天一年的時光流空。

滿足,自慨,瑩拂發揮。

斷滅了之後,突然發現還在原地自我悠遠。

走,不走,都是無法選擇。

不知道啊,什麼時候才能斬斷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故事分層五構面之具體闡述。

我: 具體闡述與說明: 核心,故事的心臟:是讓人想繼續讀下去的力量。 基本,故事的骨架:主線情節與人物設定,支撐整個世界。 期望,讀者心中的合理感希望劇情順暢、角色真實、有情感深度。 附加,故事的魅力外衣:風格、語氣、氛圍、對話,都能讓讀者多停一秒。 潛在,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