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比較在意文筆的病,胡亂抄錄,隨意選剔。


引用自國文老師太難過 「的得、卷券」不分...教育部公布5大常見錯別字 - 觸快訊
https://www.truemii.com.tw/content/20211112401387-990101


(1)做與作。(2)在與再。(3)得與的。(4)卷與券。

(1)從事具體的作業就用「做」。進行意識形態的描述,就用「作」。

(2)表示位於何處,或是正做某件事,就用「在」。表達有第二次的意義,或表達「更加」及要補充某事,就要用「再」。

(3)從動詞或形容詞表示主體的結果或狀態,就用「得」。表示主體的所屬的屬性,就用「的」。

(4)指一般文書,就用「卷」。具備雙方的權責義務的契約、憑證的票據,就用「券」。

===

其實我比較在意文筆的病,胡亂抄錄,隨意選剔。

例如:學習的教材。

我覺得:國小四年級以後可稱學材,而非至大學之後才稱學材。至於教師若稱教材仍是對初識文句之人可用之。

警惕自己,不要再說教材了,因為我早已過了那個年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向「向源頭追問」的思維習慣到「絕對承擔」的行動。

我: 從向「向源頭追問」的思維習慣到「絕對承擔」的行動。   Deepseek : 第一章:現象學還原——穿透表像,抵達本質的思維訓練。 「向源頭追問」的思維,與現象學哲家胡塞爾所提出的「回到事物本身」及「懸置」核心方法高度契合。 即擱置一切先入為主的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