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與自由自在的持衡,現實與夢想的持衡

 我信仰佛教是國小某個時候的事,正在智識初開迷惘懵懂的年紀,只知道好像眾生都活得很辛苦,不能自由自在作主的活著。

好想快點長大能自由自在,自己作主的活著。

然後接觸了幾本有關佛教知識的書,就覺得好像、如果、真的、努力學有所成,未來就能自由自在,自己作主的活著。

不過啊,就我觀察自己「目前」來看,靈魂的修行仍不夠,雖然努力鍛鍊心靈,但是仍然阻止不了靈魂的逐漸墮落。
因為愈是修行有道,愈是能自由自在,其中的自律與自由自在每日都在衝突。
若是把持不住兩者的平衡,結果總是愈是能自由自在,愈是無法阻止靈魂的逐漸墮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從向「向源頭追問」的思維習慣到「絕對承擔」的行動。

我: 從向「向源頭追問」的思維習慣到「絕對承擔」的行動。   Deepseek : 第一章:現象學還原——穿透表像,抵達本質的思維訓練。 「向源頭追問」的思維,與現象學哲家胡塞爾所提出的「回到事物本身」及「懸置」核心方法高度契合。 即擱置一切先入為主的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