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參考-漢字書法之美:舞動行草 - 蔣勳 - Google 圖書
上星期買的§.漢字書法之美 舞動行草,昨天到貨了。
現利用假日的時間拜讀,並記錄讀後感。
‧結繩記事-最初的漢字。
以纖細的心和眼去觀察這世界所有值得我們去記憶的事。
保存給未來的我們,保存給下一代子孫。
最初的記憶永遠不曾消失,留存的總有一天,會引發成為後世人研究與感動的啟思題材。
‧倉頡造字。
倉頡造字,「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人類造出文字,文字留存人類。
記錄這一生世界歷史流轉,理清這世界細微蹤跡,觀察這世界的時序。
‧之一、漢字的演變
‧象形,毛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的大篆,李斯的小篆,秦代小吏的隸書。
漢字起源象形,訴諸視覺的表達。
書畫同源,初民「無以傳其意,故有書。」
是「書寫」是「圖繪」亦是皆是。
點是確定的開始,然後線開始延綿,傳承擴大。
甲骨文的美學,筆劃深刻立體,體勢纖細遒勁。
金文,青銅古稱「金」,早商青銅銘文 ,是一種圖騰,一種族徽,一種證明自己存在的符號。
更像是美術設計圖案,筆劃首尾尖銳,中間肥厚,體勢深竣莊重。
(請參考原書p45圖)
西周青銅銘文已具備嚴格確定的文字結構和書寫規格,右至左,上而下,字字結構方正。
西周刻在石頭上的石鼓文(大篆),文字嚴謹圓遒,布局勻稱,散發出渾厚古樸的氣韻。
李斯立碑刻石的小篆,如嶧山碑,圓勻的筆致中凝結著敦厚的力量,筆勢雄強,刻劃嚴謹。
秦小吏的隸書,破圓為方,確立以水平垂直為基本元素的結構,直至今日由隸入楷,仍無太大改換。
(請參考原書p64圖)
‧之二、書法美學
書法並非是技巧,而是審美,審帖後,逐漸忘了字意,欣喜覺得線條漂亮,結構漂亮,留白漂亮。
漢隸修飾美化橫劃的波,轉筆出鋒的磔。以雄正秀美的姿態,連接於後世東亞一棟棟建築的重重飛簷上。
碑(石)與帖(紙帛),載體不同,「碑」為剛健厚實,「帖」筆劃線條較多流動,飛揚婉轉。
孫過庭的書譜是絕佳的書法論述草書美學名作,以濃淡乾濕變化的墨韻,以遲滯與疾速交錯的筆鋒論述。
唐楷,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承繼北碑南帖。成就初唐新書體,建立唐楷書的法度與莊嚴。
盛唐,顏真卿楷體端正寬闊,至祭姪文稿,開始見證保留了作者的情緒。影響後宋尚意的開始。
宋人,宋人更重視意境、領悟、個性的自由。而不再固執於唐楷般以記錄法度為主,宏偉壯大的書風。
正如蘇軾:「如行雲流水,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在嚴格法度訓練後,心靈的放鬆與解脫。
(請參考原書p146圖)
宋徽宗的瘦金體,線條細瘦,鋒芒畢露,剛硬銳利,字字閃耀燦爛,無一點圓轉妥協。
元初趙孟頫,書畫同源,以書法筆劃入畫。以書入畫。
楊維禎,縱情書法,繼趙孟頫形式主義美學後,開創了表現主義書法美學。以畫入書。
直至明代的徐渭,開啟了晚明一直到清代的揚州畫派,一直影響到近代。
清代的鄭板橋與金農,書畫同體,文字融入畫面,品畫同時也讀完了文字。
‧之三、感知教育
衛夫人「 筆陣圖」。點,高峰墜石。一,千里陣雲。豎,萬歲枯藤。
撇,陸斷犀象。弋,百鈞弩發。力,勁弩筋節。辶,崩浪雷崩。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基本美感的訓練,視覺的練習。平衡、對稱、互動、虛實。
‧之四、漢字與現代
漢字品題,文字注重是不朽的銘刻。中國的文字書寫具有崇高的紀念性與尊重性。
不同事物,用不同的書法字體,書寫不同的願望,寄載著民眾的期盼與信仰。
墨法:煙痕,透明、空靈、流動、能夠呼吸的空間層次感。
行草:留白,留存到永遠的,唯有最初的空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