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參考可靠度工程與管理專題技術平台可靠度設計 = 性能設計 + 機率設計 - Powered by Discuz!
一般產品分為貨品(goods)、工程(construction)與服務(services),因應個別應用的需求,對於可靠度需求與產品設計,自有其作法與工具。
可靠度技術的發展,起源於軍品(貨品的一種)的研發與製造,軍品又特別是著眼於電子產品,所發展的可靠度技術,主要沿襲傳統標準化與大量生產的概念,多以元件可靠度考量為主,例如可靠度配當、零件選擇與應用、減額定、可靠度預估、壽命試驗。
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或技術性貿易障礙)(TBT)協定實施以後,為符合區域性與全球化標準的設計理念,對於少量多樣的機械結構、以及土建工程結構物的設計建造,
必須有別於傳統的工作應力設計(working stress design)、容許應力設計(allowable stress design, ASD)、容許強度設計(allowable strength design, ASD),
從系統與風險觀點切入,逐漸調整導入負載因子設計(load factor design, LFD)、以性能為基礎設計(performance based design, PBD)、極限狀態設計(limit state design, LSD)、載重與阻抗因子設計(load and resistance factor design, LRFD)、
以可靠度為基礎設計(reliability based design, RBD)等概念,這些都是機率設計的應用與發展。
由於結構與公共工程涉及安全議題,近年來國際間區域或國家多以發佈新概念的設計法規(design code),作為推動可靠度與機率設計的法源基礎,例如:
•美國的AASHTO LRFD
•歐盟的Eurocode 7、8,EN 1990序列
•日本的Geo-code 21 (2005)
可靠度設計的第一步驟是性能設計,根據任務需要建立性能函數(performance function),這個步驟也就是系統設計,切題或破題。
性能函數有人稱為功能函數,事實上功能(function)與性能(performance)兩個字是不同的,功能是物品能做什麼(whart)、性能則是指功能的程度(how much or how many),亦有稱之為效能,在人資管理則常稱為績效。不過,一般人並不刻意區分功能與性能之間的差異,這對可靠度分析是會造成一些認知或程序上的困擾的。
第二步驟為決定極限狀態方程式(limit state equation),也就是定義成功與失效準則,定義成功與失效的臨界點(線或面)。
第三步驟為機率設計,以機率理論取代過去定量安全係數的概念決定設計參數,這是一個重複的取捨決策過程,常用的解題方法有:
•一階二次矩可靠度法(first order reliability method, FORM)
•二階二次矩可靠度法(second order reliability method, SORM)
•方向模擬法(directional simulation method)
•蒙地卡羅模擬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 method)
•重要性抽樣模擬法(importance sampling simulation method)
•...
解題的工具已有許多現成軟體(如許博論文所提及):
•NESSUS
•UNIPASS
•ProFES
•PROBAN
•CalREL
•FEBREL
•COMPASS
•COSSAN
•...
性能設計與機率設計技術在公共工程、地工及土木建築領域應用相關資料:
下載2009年公共工程委員會專案研究計畫報告《公共工程性能設計準則之研究》:http://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1&ved=0CCEQFjAA&url=http%3A%2F%2Fwww.pcc.gov.tw%2Fpccap2%2FFMGRfrontend%2FDownloadQuoteFile.do%3FfileCode%3DF2009100139&ei=9YKgUNO7GKvqmAWv7YGAAQ&usg=AFQjCNHNk1eJEif1xMQ3mYBicSheQO-v-w&sig2=HNKZSZ3ygiUQo2ONlpJiEQ
2009年公共工程委員會強調性能設計的重要性:《為提昇國際競爭力,公共工程將朝性能設計方向發展》
http://www.pcc.gov.tw/pccap2/BIZSfront/NewsContent.do?site=002&bid=BIZS_C00008240
請參考疑難雜症Q&A疑惑綜合討論區關於電腦系統的MTBF 計算方式與規則 - 睿地可靠度論壇(REDI 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迷思:
•(固有)可靠度是「產品」的特性之一,是空間(能用+好用+耐用)的因與時間(可用+久用)的緣所產生的果,由設計發展所主導。
生產製造只是將設計理想實現複製出來,對產品可靠度只會減分,不太可能有加大或補強的作用。
•不同批次產品的差異是(製造)品質問題,不是產品特性問題,是過程(製造過程:批次、製程參數、控制等)問題,是人間問題。
•檢測量到的資料(或數據)及其初步計算結果的資訊是證據之一,不是結論。
結論有賴人的知識與智慧判斷,(數學)模型是關鍵,可靠度是計算出來的,不是量測出來的,因此也是人間問題。
•預估、評估、推估產品可靠度,需要數據、參數、模型、...等的組合。在確定的分析問題範圍領域(群體)中,所有計算式的數值與結果,必須分出是屬於產品的,還是屬於過程的。
使用數據分析的術語,產品可靠度(偏差+離差)為效度,樣本差異(誤差)及統計信心水準(風險)為信度。
•工程資料(或數據)分析首先要確認數據是否屬於問題的群體(離異值檢定),接著找出所有的誤差部分加以排除,讓本性(包括系統性偏差與隨機性離差)正確地表達出來,所以應該是加分的過程。
在研發階段預估可靠度,將所有可靠度作為(例如減額、安全裕度、複聯等)一項一項地增加到計算得到的可靠度(或其參數)數值,若是增加可靠度設計努力,結果算出來的可靠度是降低的,那麼先要檢討的是可靠度是怎麼算出來的,而不是檢討設計問題。
在生產製造階段評估或推論可靠度,同樣要去除原始數據中屬於製程差異、樣本誤差、計算模型誤差,剩下來的才是產品特性能力(離差程度)的本質。
•工程人員要有誠信正直的本性,在誤差最小的前提下客觀地找出正確的產品離差。至於管理決斷的風險問題,那是營經管理者的責任,除非你身兼經營管理決策者。可以想像,Telcordia 332新版預估手冊為何在假設失效率為伽瑪分布的前提下,只給失效率的平均值與標準差,不再像以前提供的失效率數據是65%信心水準的對應值。經營管理是一種藝術,其結果是人的主觀判斷。
心得:
1.產品的固有可靠度是由設計研發主導,是在能用+好用+可用+久用的考慮下所完成。
2.生產製造將設計之初的理想實現出來,或多或少會降低產品可靠度。
3.檢驗人員檢測的資料可以當做是證據,不是結論,因此是可以事先預測計算的。
4.檢驗要定位於系統性思考,分別差亦是屬於產品的,還是屬於製造過程,還是屬於檢驗過程,還是屬於裝運過程的,客觀且詳細,減少差異及誤差,以提供經營者管理決策的風險分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