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情緒ABC理論

 

情緒ABC理論-MBA智庫百科
https://wiki.mbalib.com/zh-tw/%E6%83%85%E7%BB%AAABC%E7%90%86%E8%AE%BA

‧常見的不合理信念
1. 任何事物都應按自己的意願發展,任何事物都應按自己的意願發展,否則事物一會兒將會變得很糟糕。
2. 一個人碰到的種種問題,總應該都有一個正確、完滿的答案。
3. 已經計畫好預定的事是無法改變的。
4. 對我認為不好的人應該給予嚴厲的懲罰和製裁。


合理情緒認知行為療法。

埃利斯對人的本性的看法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人的情緒是伴隨人的思維之後而產生的。
2. 人都是先有想法,而並非先有情緒。
3. 後面才發生的心理上的困擾,是由於性格上造成的影響。
4. 人在自己腦中會自己生成小劇場的動物。
5. 頭腦必須不斷自我暗示、安慰、欺騙,不斷地加強自己的意識剛剛的想出來的小劇場。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引用自:樊登读书 思維的囚徒:你自以為是的思考,其實是重新整理了自己的偏見

引用自:樊登读书 思維的囚徒:你自以為是的思考,其實是重新整理了自己的偏見


第一個叫作O(Others),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聯繫。你看我們前面講的,找到每一個細節當下的意義,把他人視作目的而不是工具,這都是和他人建立有意義的聯繫;


第二個,對從事的工作要有崇高的目標(Purpose ),就是無論你做什麼,你不要只想著錢,不要只想著職稱,不要只想著自己,能不能登上雜誌、報紙。得想想這個事更崇高的意義是什麼,你想的境界越高,你的天花板就越高;


第三個A(Attitude),叫作用積極的態度擁抱生活,你永遠可以選擇更積極的態度來擁抱生活。


作者把人分了一個十字象限,這個十字象限很管用。橫軸是從失敗到成功,有的人的生活很失敗,有的人很成功;然後縱軸是從絕望到意義,就是沒有意義、絕望、抑鬱、痛苦,有意義、富有力量、正義感。這樣一來你會發現,我們人可以分成4類,


有一類人又成功又有意義。這個就是我們說在事業上有成功,生活也很好,然後生活又有意義,這種人我們把它叫作“富而好禮者”。


然後我的生活並不是很成功,失敗,但是我的人生有意義,這種人我們叫貧而樂。


各位知道《論語》當中,子貢曾經問過孔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說:“可也,不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所以在孔子看來,“貧而樂”和“富而好禮”是兩種非常棒的人生境界。


所以這上邊的兩種,我認為都是我們可以追求的方向。雖然我們不可能一夜暴富,但是如果你願意扭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意義連接的話,你很有可能一夜成為一個心中有意義、有目的的人。


這叫作貧而樂、富而好禮兩個像限。


再下邊你會發現,有一些人生活和工作很失敗,同時又很絕望,沒有任何的意義,這個我們把它叫作“鹹魚象限”。


然後另外一塊,叫作成功但是沒有意義,很絕望。我相信大家也見過這樣的人,我們把它叫土豪象限,就是很土豪,很有錢,除了錢之外別的什麼都沒有。每天賭博,打牌,搞些亂七八糟的事,但是精神空虛、痛苦。


我們希望大家對照這四個像限,你就會立刻看到,其實決定我們生活愉快不愉快的分界線,並不在成功和失敗這個分界線,而在於這個橫軸,就是你能不能夠找到人生的意義。能夠找到人生的意義,你可以成為一個貧而樂或者富而好禮的人。


那找到這個人生意義的方法,就是我們要能夠學會用OPA,就是我們能夠跟他人之間建立有意義的連接,我們能夠給工作尋找一個更高的意義,然後我們能夠用積極的態度來擁抱我們所有的生活。


IFrame


IFrame



https://www.projectup.net/article/view/id/16765

讀《好問》:靈活運用4種提問方式,養成化異見為助力的關鍵說服力-Project-Up

以下是摘要引用部落格文章內文-請有興趣的人自行觀看閱讀:

說服是一種藝術
我很喜歡書中這句話:「要成為一個很好的說服者,得讓自己先成為一個可以被說服的人。」只有當一個人的心胸夠開闊,能夠廣納不同意見和想法之後,才能產生最有說服力的論點。說服不只是單純以邏輯和證據出發,更多的時候你要訴諸同理心和情緒的感受,和對方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在異見當中尋求共同的特點。

作者在接近結尾的時候總結到:「說服是漸進的、細微的,有時甚至無法察覺。人類天生不喜歡承認錯誤,我更擅長合理化。讓人重新思考立場是成功的說服,讓人理解你的來意是成功的說服,讓人不帶偏見地傾聽你的立場是成功的說服。」

因此,成功說服的定義「不是強求對方徹底改變想法」,而是在對方心底埋下願意傾聽的意願、讓對方產生新的想法、開始從不同的觀點看待事情,這就已經是很成功的說服。畢竟,能夠說服人們的,通常只有人們「自己」。我們只是利用提問,埋下一個種子,讓它自己茁壯。

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

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厚,無為第一安。

 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厚,無為第一安。

人活著,總希望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有些人觀念,以為有錢是最大的快樂幸福快樂,因此做了金錢的奴隸。

其實,金錢不是萬能的,世間上還有許多東西比金錢更可貴。

因此,《太子瑞應本起經》說:

一、無病第一利

  世間上什麼最好?就是不生病。平時我們不覺得健康可貴,可是一旦有了病痛,如一個小小的感冒,一顆小小的蛀牙。不但自己苦惱,也影響親朋好友為我們擔憂。


  《佛醫經》載,一個人得病有十種因緣:

1.久坐不飯,2.食無約制,3.憂愁鬱悶,4.疲累不歇極,5.婬妷無度,6.瞋恚無明,7.不定時大便,8.不定時小便,9.強忍哈欠與噴嚏不放,10.強忍放屁不放。


  身體的病痛固然讓我們產生苦惱,而心理的毛病,更是使我們晝夜不得安寧。

譬如當我們的心中生起貪瞋痴等煩惱時,雖然努力加以排遣,卻才下心頭,又上眉頭,那麼的力不從心

又譬如心中充滿種種的慾望,雖然極力加以克制,卻又事與願違,不能隨心所欲。

這種由於我與心的不調和而產生的痛苦,實際上並不亞於身體不調和所帶給我們的苦痛。

一旦被貪瞋痴慢的病侵蝕,成為病心、壞心,將輪轉到地獄或畜牲,受大苦痛。

因此,這永遠存在的心要好好的愛護它,時時用真理和慈悲的法水來調伏它。所以,身心健全無病,才是最大的利益。




人間佛教的經證(共收錄二十八種經典)  ■利益和快樂佛教叢書10-人間佛教


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厚,無為第一安!-每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