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勤奮」的人遲遲未能達到目標,還走了許多彎路-每日頭條
學習時間管理不需要看太多書,兩本就夠了-每日頭條
成功的人,平庸的人每天都一樣在忙碌,差距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具備時間和目標管理技能的人用20%的時間完成了後一種人用80%的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這些很忙的人忙著考慮未來如何打發閒暇多的時間,而後一種人則忙著煮泡麵和熬夜加班。
時間和目標管理:簡單地說,就是學會安排和利用自己的時間,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不要太隨意,想起什麼就做什麼,做事情的效果也不好。
記錄時間日誌的好處
◎每小時提醒你珍惜自己的時間。
◎充分地掌握自己的時間,避免輕易原諒自己。
◎分析自己時間的投入與產出。
◎找到你的最高效時間段
時間管理有它自己的一些特性:比如說我們經常需要判斷: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哪些是緊急的,哪些是不緊急的。決定先做什麼事,再做什麼事;哪些事上多花一些時間,哪些事上少花一些時間。
優秀的人有優秀的時間管理系統,普通的人有普通的時間管理系統,失敗的人沒有時間管理系統!
目標的作用:
◎明確的方向感,使人充分瞭解自己每個行為的目的。
◎清晰地評估自己的行為,進而正面檢討自己的行為。
◎讓人從忙亂中轉移到自己的工作重點上。
◎讓人更關注結果,產生持久的動力。
一般人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通常是由下面這幾個原因引起的:
◎設定了太宏觀的目標
◎沒有將目標分解為計畫
◎放任偶爾的失敗
◎沒有及時修正目標
使用日程表應該注意事項:
◎排得太滿:那些可以今天完成,也可以明天完成,或者每天、每週都要做的事情,可以考慮不寫入日程表。
◎排得太滿失去意義:如果你每天日程表上的事情,都有一件或者兩件不能按時完成,那麼你的日程表將失去意義。當你不信任它的時候,它就失去了意義。
當遇到挫折的時候,他們會告訴自己“困難是暫時的,成功就在不遠的地方”;當收穫成功的時候,他們會告訴自己“看,只要我想做的,就一定能做得到”。”成長,靠的不是聰明。成功,靠的也不是聰明。其實,任何人成長的力量,都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別人和書本以及環境,都只能起到“啟發”的作用。所以,你的成長完全取決於自己對成功的渴望。要說累,最累的可能是你自己吧。
什麼是UnbrokenTime?
其實UnbrokenTime就是“不被打擾的時間”,靈感思考的時間。
1.首先,我們應該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2.接下來,讓自己的心完全靜下來,就像空手道中的“就緒”狀態。
3.然後,進行頭腦思考,再做記錄。
4.最後,一定要重新整理一下思路:在結束“不被打擾的時間”之後,紙上或者錄音筆上應該到處都是星星點點的靈感和結晶,趕緊將它們匯總和整理到一起,理出一個思路:
◎思考了哪些問題?
◎獲得了哪些思路?
◎哪些是可行的?
◎哪些是也許可行的?
◎下一步該怎麼做?”
應對臨時突發事件的原則
不要讓臨時突發事件影響你的情緒管理:我們如此討厭臨時突發事件就是因為它總是能輕易地擾亂我們的情緒。諸多臨時突發事件就像不停地投擲到水潭裡的石塊。
水面怎能恢復平靜?我想大多數人都意識到了:我們不僅需要一套時間管理法,更需要一個健壯的情緒管理系統。
生活就是充滿了種種意外,生活中的臨時突發事件是層出不窮的,其實歸根結底,原因只有一個:人是群居動物,人生活在社會中,這就決定了你的時間有一部分是需要由別人決定的。
以下具體談談這個知識管理系統的各個環節:有效閱讀、收集、回顧和清理。
第一步:要帶著明確的目標去有效閱讀。
第二步:收集資料存儲放入知識管理工具內。
第三步:回顧與反省。
1.認真地閱讀收集到的資料,嘗試與你以前曾獲得的知識取得聯繫,這樣會方便你的記憶。
2.在充分享受過頭腦風暴之後,別忘了隨手記下你的點子。
3.我們應該盡可能多次地回顧我們收集到的內容,這樣能説明我們記得更深刻,並且讓我們有更大的幾率產生頭腦風暴,每月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回顧這一個月收穫了哪些寶貴的知識。
第四步:清理與改進
我們經過過濾式的收集以及發散性的回顧之後,就該對資訊作整理清理的動作,該遺忘的,該放下捨去的,該堅持的堅持,該改變未來方向的改變。
引用自-如果對下屬的壞習慣感到不滿,我該怎麼溝通?- PROJECTUP
https://www.projectup.net/article/view/id/16624
以下文章為摘錄,有興趣者請至原部落格參閱:
「
...
首先,在直接處理問題前,可以先將下屬的壞習慣分成兩種情況:
(1) 會實際對工作造成不良影響
(2) 不影響工作,只是和我個人價值觀不合
...
要說出批評的話,對方會覺得我們是不是故意找麻煩,所以,有三個原則必須把握:
1.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
最好的方式是圍繞著客觀事實來做討論,通過事例來說明問題所在,以及下一步該如何解決,這樣的溝通會更為具體且有效。
2.別兜圈子
「其實我也不是要說什麼,只是你這陣子好像滿容易遲到的…,這樣有點不是很好,但你整體工作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那到底是有沒有存在問題?以及問題嚴重嗎?其實對於聽者來說會感到一頭霧水,摸不著頭緒。
3.設定榜樣,限時改善
問題想要真正被解決,都需要討論行動後,設定目標,以便在過程中,以身作則和協助「改善後的樣子」是怎麼樣的,通過逐步引導和回饋來促進成長。
」
情緒的抱怨與沒有目標的抱怨,沒有人會聽,從今日起,改成讓自己和他人快樂,而不是倒垃圾給他人。
不抱怨的力量-Cheers雜誌151期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2246
事實上,不抱怨並不等於不批判:(找問題的原因;也不是要你逆來順受、忍氣吞聲,而是學習如何把無濟於事的情緒垃圾,轉化成改變現狀的積極力量。
鄔榮霖指出,抱怨者會有一種受害者心態,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不只心情低落,還會產生無力感。於是,只要一抓到機會就說個不停,言語負面,表情哀怨,希望從別人那裡取暖。只是,最後往往事與願違,反而變成人際關係的災難。
首創「正向心理學」學門的美國知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長期研究樂觀者與悲觀者的差異。
他曾在《學習樂觀.樂觀學習》(Learned Optimism)書中援引一項研究指出,悲觀者得傳染病的機率比樂觀者高出兩倍,看醫生的次數也多兩倍。 而另一個癌症患者存活率的研究結果也顯示,診斷一開始就抱著無助心情的人,死亡率很高;相反的,擁有戰鬥意志,覺得人生有趣、很會享受人生的人,存活率非常高。
塞利格曼明白點出:「免疫系統是連到大腦上的,而心靈的狀態跟大腦有關係,因此,情緒和思想會影響到身體的疾病,其實並沒有什麼神祕可言。」
1. 不要靠抱怨來取暖
2. 達到「安全劑量」後,解決問題才是重點 抱怨會讓人成為情緒的囚犯,忘記自己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3. 換位思考,多一點體諒 很多時候,我們抱怨某個人,最大的原因是:你不是他,不了解他的想法。
4. 練習正向思考與轉念 不抱怨並不是刻意壓抑情緒,而是藉由先停止負面的語言,讓自己歸零。
接下來,將不滿轉化成正向的念頭,然後針對抱怨的事情,做出有意義的改變。 塞利格曼曾提出「習得的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與「習得的樂觀」(learned optimism)等學說,意思是指,人會對於遭遇到的生活事件提出解釋,也可以選擇他要的思考方式。「你怎麼看問題,決定了你會從沮喪中解脫出來,還是讓沮喪更加嚴重,」塞利格曼說。
轉念,可以讓你在工作上勇敢突破,也可以讓你在生命裡找到更好的出路。
現任立法委員、人稱「罕病天使」的楊玉欣,就是很好的例子。
她因罹患「三好氏遠端肌肉病變」,全身肌肉持續性萎縮,醫生宣布她最終將會全身癱瘓,器官衰竭而亡。
楊玉欣無法自行站立、睡覺得仰賴另一半幫忙才能翻身,手指頭連彈鋼琴的力氣也沒有,鞋子必須買大3號,才塞得下她坐輪椅一整天,血液不流通導致水腫的雙腳。
聽起來很悲慘,
但楊玉欣卻笑笑的說,她最擅長的事就是:「讓負面、不滿的情緒瞬間轉化掉,去想我還有這麼多事可以做,(當立法委員)機緣難得,很珍惜。」
楊玉欣對生命充滿熱誠,除了工作上的成就外,也與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孫效智擁有美滿婚姻。多年來,她已養成一個習慣:看向已經擁有的幸福,而不去訴說自己的苦難與不足。 「我相信福禍相依的道理,有個禍發生了,一定會有個福在那裡。若你相信一定有,你就會去奮鬥,就會找得到!」
楊玉欣神情開朗地說:「你會找到災難背後的祝福是什麼。」 另一個因為停止抱怨,讓生命、工作都找到巨大能量的人是王正慧。不抱怨、往前走,便有絕處逢生的力量
原本擔任中視新聞中部特派的王正慧,在40歲那年,穩定的生活突然出現變化。她的先生罹患血癌,死亡的陰影籠罩全家。更雪上加霜的是,中視正逢經營權易主,她陷入隨時可能被裁撤的危機當中。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她在先生的堅持下報考博士班,希望將來覓得教職。同時照顧病人、兩個小孩,還要工作、準備考試,讓王正慧心力交瘁。
於是,她開始怨天尤人,「怪啊!怨啊!為什麼讓他得這個病?為什麼公婆不來幫我?為什麼運氣這麼差?」王正慧回想道。 她一度陷在埋怨的漩渦裡無法自拔。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驚覺,抱怨沒能為她解決任何問題,於是,她做了一個重大決定:「不再花力氣抱怨,往前走就是了。」
很奇妙的,絕處開始逢生。 她順利考上博士班,提前從中視退休,花了4年就拿到博士學位,而且,在流浪博士充斥的情況下,竟然也順利找到教職。
人生的走向,完全出乎王正慧意料之外,對此,她心有所感地說:「如果不是為自己抱怨的事,起身力行去採取一些行動,不會有今天。」
聽起來很傳奇,但這只是驗證了不抱怨確實具有強大的正向力量。
當你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讓你怨恨的事情上時,等於把焦點放到其他地方,自然可以看到平常看不見的新事物。 認真說起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抱怨很簡單,開口就行,而且還會上癮。
但是,所有的專家都告訴你,抱怨只會讓你愈來愈不快樂,好事不但不會上門,人緣、工作還可能日趨暗淡。 因此,從今天開始,停止抱怨,運用一些小技巧轉移你自己及他人的怨氣,不用多久,你就可以感受到這股正面的力量有多強大了。
愛抱怨的人通常不容易有好人緣,但問題是:本人很難察覺。 抱怨就像口臭,從別人口中發出時,我們非常敏感,避之唯恐不及;但從自己口中發出時卻渾然不覺。
當你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讓你怨恨的事情上時,等於把焦點放到其他地方,自然可以看到平常看不見的新事物,再做出有意義的改變。
台灣愛普生品牌暨企業事務部協理王玲玟觀察,抱怨多的人通常視野比較窄,也很容易影響主管對他的評價。 與病魔對抗了20幾年的現任立委楊玉欣,早已學會瞬間轉化負面情緒,她相信福禍相依,習慣看向已經擁有的幸福,而不去訴說自己的苦難與不足。 台灣佳能公司總經理蘇惠璋認為,上班族不該毫無節制的抱怨東抱怨西,也不該把工作當成個人情緒渲染的管道。 玄奘大學大眾傳播系助理教授王正慧在生活出現變化時,曾抱怨上天不公平,卻發現沒能解決問題。放下怨懟,勇敢迎向命運的挑戰後,生活與工作反而出現曙光。
向朋友抱怨,是好事還是壞事?
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心理學家雅曼達.蘿絲(Amanda Rose)等人曾在《發展心理學月刊》(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上發表研究,發現花太多時間和朋友一起抱怨的女性,焦慮與沮喪的程度會更高。
研究人員推測,女性花太多時間關注抱怨的細節,會放大問題,從而變得更焦慮。 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早期亦曾提出類似發現。他指出,碰到不如意的事,男性會去做點什麼事(如運動、甚至打架),但女生會不斷地想及說,不停反芻(rumination),最後變成鑽牛角尖。
也因此,女人得憂鬱症的比例比男人高出2倍。 所以,不要習慣性地找人抱怨東抱怨西,你誤以為的友情,可能正是讓你愈來愈沮喪的元兇。
破解5個情緒盲點,別浪費力氣抱怨不停-康健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4604
別和自己過不去!生氣、消氣在轉念之間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686
你可以忙而不亂! 停止抱怨、接納情緒、看清問題根源的正念練習!
https://news.tvbs.com.tw/ttalk/detail/life/7115
因為擔心生活、工作與人生會失控,因此始終努力不懈,並惶惶終日,是個完美主義者。以「忙碌」來認定自己的存在價值,害怕如果不忙就顯得自己不重要,所以一直「裝忙」卻不自知。
然而,事實上我們卻是因著上述的種種原因而對忙碌上癮,養成「樂在忙碌」習慣。
學習「零抱怨」人生!別讓負面情緒傷害自己、影響別人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15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