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管理藝術(二)之 平衡需求、但別想討好所有人-Project UP
https://www.projectup.net/article/view/id/258
以下文章為摘錄,有興趣者請至原部落格參閱:
「
...
古人說:「貪多嚼不爛」,在我來看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
甚麼設施都有一點,看起來好像可以把所有需求一網打盡。
這理念其實也是沒錯,但回到實際面,那些景點的經營者又不是富可敵國,場地也不是大到無邊無際,甚麼設施都想要有,那每個的精緻度往往就很差了。
到最後,雖然「號稱」甚麼都有,但實際上卻也等於甚麼都沒有。
...
專案常常也面臨類似的處境。
專案經理多有執行上的時間壓力,也有執行上的成本壓力,可是案子周圍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的需要放入案子中。 做為專案負責人的你,這時該怎麼辦呢?
...
畢竟當你有時間壓力、成本壓力下,你要優先聚焦於專案的「關鍵目標」,或是因為關鍵目標而延伸出來的「次級需求」。 其餘跟目標無法直接連結的,就是在規劃時你可能要捨棄的東西。
...
那就是在第一時間釐清你的案子「核心目標」。
案子之所以成案,都有一個原因、以及一個核心需求要被解決。
如果你不知道、無法辨識、或是無法掌握,自然容易被其他尾隨而來的次級需要蒙蔽住。
...
但核心需要誰知道? 大部分成案的「主要」利害關係人,如客戶、或是老闆,應該是能清楚描繪他對於這案子的期待。
但有趣的事情在於,有時候真正需求也未必這麼清晰可見。 有時候是隱晦、是不可言傳的,那這就只能自己體會了。
...
實際狀況當然沒有這裡講的這麼簡單,還是需要很多臨場判斷、妥協、彼此退讓等等的協調運作。
但最少,當你知道自己該專住的大方向後,事情會容易推動的多;也不會為了想滿足所有人,而造成資源分散最後反而每一邊都沒能討好到。
」'
夫將者,國之輔也-POOJECT UP
https://www.projectup.net/article/view/id/535
以下文章為摘錄,有興趣者請至原部落格參閱:
「
...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以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者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弗詭也。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地者:高下、廣狹、遠近、險易、死生也。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
如果以今日的商業活動、或是專案來做類比的話。
「法」組織運行的規則
「將」充分知識及技能的各級人員。
而「地」是擁有一個市場上好的定位。
「天」是指「趨勢」,指的是順風而行的趨勢。
而「道」則是組織全員擁有一個共通的目標與願景。
...
不同的目的,就會有不同的控制重點
...
比方說、成人對產品細緻度的要求要高,但是如果類似的產品僅是針對幼兒市場,色彩、音效可能才是吸引他們注意的關鍵。
...
這是必須要在專案展開前,就要先充份評估且討論的關鍵重點。
...
唯有目的以及管理的核心重點都能由上而下的認同且被明顯辨識下,案子才有可能走出正確的方向,才能讓後續執行專案的團隊達到決策主管的期待,更進而帶來真正的價值。
...
」
一個組織為何會產生「寒蟬效應」?-POOJECT UP
https://www.projectup.net/article/view/id/7905
以下文章為摘錄,有興趣者請至原部落格參閱:
「
...
那文章談的主題是風險管理無法在企業中落實的原因。
無法落實通常跟成員風險管理的知識與流程無關,而是因為公司文化的影響 - 若高階主管缺乏解決問題的同理心,同時又過度樂觀下,這公司就將逐步淘汰掉願意說真話的人。
最後誰也看不到未來可能的危難在哪裡,當然也就不可能有效的排解這些危難了。
...
但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PM終究會選擇不敢這麼做,非要我教他怎麼死定住里程碑日期的方法。
原因很簡單:他的老闆只要看到里程碑日期不對,就會開幹。 老闆沒興趣知道問題在哪裡,更不打算撥出多的資源甚至時間一起解決問題。
老闆只覺得原來怎麼預估,事情就該怎麼發生。 至於別的任何問題都別來找我,那是你PM該管好的事情。
另外文章中段提的另一句話也很發人深思。
他說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begins with a culture in which reality isn’t overwhelmed by hubris.
...
所謂風險管理,就是在樂觀中保持悲觀;在歡樂中保持冷靜的一種處事態度。
可能問題都想過一遍,覺得所有問題都有極高的解決機會,這才是正面積極。
這世界可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船到橋頭自然直。 否則等船不直時,公司可就慘啦。
換言之,如果組織不打算腳踏實地去分析前面可能的問題,
只把提出這些不確定性的人歸責於「沒心」、「悲觀」、「不夠積極」。
只把「只要大家努力,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這樣的樂觀氣氛當成企業文化時,就會把預警與提醒的人當成唱衰者。
最後就再也沒人想當這個角色,而所謂風險意識將消失無蹤。
這兩者是很值得有心想強化組織「預見能力者」要好好注意的喔!
」
你的組織或許不缺專案管理,但肯定缺專案治理…-POOJECT UP
https://www.projectup.net/article/view/id/13239
以下文章為摘錄,有興趣者請至原部落格參閱:
「
...
很多老闆常常會跟我們抱怨。
抱怨甚麼呢? 抱怨公司內部的專案管理很不成熟。
...
因為就是PM已經很厲害了,才能精巧的操弄數字、耍弄公司的KPI,
讓進度一下子暴衝,可是又能掩飾關鍵工作的進度不讓人發覺問題。
...
比較實務的做法,其實是培養一個獨立的監管單位。
這可以是一個獨立超然隸屬於總經理的PMO、或可以是一個外面的鑑定單位。
...
【專案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是PM的工作沒錯。
他們負責把專案作合宜的規劃、分工、控制、調整,以達到專案目標。
其中的知識就是PMBOK + People Skill + Tool。
...
可是企業的【專案治理】(Project Governance)卻是高階主管的工作。
...
不是沒人知道、只是沒人管
...
所以期待專案經理又來管理又要自我透明,這期待本身就不太合理。
...
所以上市上櫃公司,在法規上都會要求公司的財報必須透明。
可是甚麼叫做透明? 透明可不是自己講說透明就好,
而是必須有第三方單位查驗後,才叫透明。
...
專案很可惜,始終沒有類似的法規。
甚至很多高階經理人也完全沒意識到,公司專案狀況糟糕,
完全不是因為PM能力太差,反而是PM能力太好、可是公司監管層面沒跟上的緣故。
...
所以問題根本不在訓練PM,而在於加強公司層級的專案治理概念。
送越多人去上PMP,可是沒有統一的監管標準,
只是讓公司整體的管理能力更差而已。 因為沒人能防弊了。
...
這時候,唯有立刻開始思考公司的專案治理,才是真正能解決問題的途徑。
」
身為主管,我如何衡量一個人?4 個關鍵,決定你是否成熟、有火候 | 經理人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columns/view/54771
底下是原文摘要,有興趣的人,請至原作者部落格拜讀:
「
1. 單面向 VS. 多面向
如此同時考量多重不同面向,所做出來判斷決策的品質也會較佳。
2. 有形 VS. 無形
無形事物所能產生的價值,卻永遠大於有形的事物,因此,一個人從只能看到有形價值,進一步到能夠體認無形價值的存在,便反映出這個人的成熟度與火候。
3. 短期 VS. 長期
一個成熟的人,則能夠忍受短期效益不明顯的現象,而選擇長期耕耘,追求長遠的效益,我們說一個人「有遠見」,意思便在於此。
4. 相對 VS. 絕對
好與壞便是相對比較之下所得到的結果,當我們說一件事物是「好的」,指的是「與另一事物比較之後,相對的好」,而非「絕對的好」。
換句話說,好與壞之間,並非 100 分與 0 分的截然二分。「好」有可能 70 分的好,也可能是 90 分的好;「壞」則可能是 59 分的壞,或 20 分的壞。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